廢棄物燃料化產學聯盟
最新消息
最新訊息
活動公告
徵才資訊
科普新知
核心技術
聯盟團隊
會員服務
入會申請書
聯絡我們
Home
NEWS
最新消息
顯示分類
2025/07/16
科普新知
科普新知 Ep.11 為什麼「資源回收」後還是被丟掉?民眾最常搞錯的回收分類,你中幾項?
你是不是曾經想過:「我明明把紙盒、外送盒、飲料杯都丟進資源回收桶了,為什麼還說我沒做好分類?」「寶特瓶、塑膠袋、吸管,不都是塑膠嗎?為什麼有的能回收、有的不行?」這一集,我們來揭開「資源回收假象」的真相!
一開始你要知道:
「回收」≠「一定會被再利用」 台灣目前的回收制度是這樣的流程: 你丟的資收物 → 被清運 → 進入回收廠分揀 → 判斷是否符合回收規格 → 合格才會進入回收鏈;不合格就會被「淘汰」,當垃圾處理。 所以,「你回收」只是第一步,還得看它是否乾淨、純粹、可再製才行。
常見的「以為能回收,其實不能」排行榜!
誤會品項
真相解釋
手搖飲料杯(含蓋、封膜)
材質複合太多種,常常不拆解,直接淘汰
便當盒(紙製、塑膠)
沾滿油、湯汁未清洗會整批被丟棄
塑膠袋
很多是「其他塑膠」,薄、雜、無經濟價值,不收
紙盒(披薩盒、炸雞盒)
油污過多,紙漿不能再製,會被判定為垃圾
保麗龍餐盒
體積大、價值低、多數縣市不收,需另丟一般垃圾
清潔劑空瓶
未清空或附有化學殘留,會污染其他塑膠類回收物
鋁箔包(飲料、泡麵包裝)
屬於複合材料(紙+鋁+塑膠),難拆分、難回收
回收「乾淨」比你想的更重要!
💡 如果你把髒的便當盒丟進回收桶: ➤ 整桶紙類可能都會被判定為「污染」,轉送焚化或掩埋處理! 所以,請記得:「要回收,請洗乾淨、分類對!」
民眾常見的 5 大回收誤區:
「回收只是丟進藍桶就好」 → 錯! 還要乾淨、分類正確才能真的被回收
「看到三角回收標誌就能回收」 → 錯! 三角標誌代表材質,不代表「可回收性」 像 #7 Other 通常是混合塑膠,不收!
「塑膠都能丟塑膠類」 → 錯! 回收塑膠只收幾種(如PET、HDPE等),其他如壓克力、矽膠、膠帶、保鮮膜都不能回收
「紙類就能丟紙類」 → 錯! 只收乾淨的紙。衛生紙、濕紙巾、貼紙、收據、感熱紙都不能回收!
「我丟對了,後面一定會回收」 → 錯! 分類錯誤或混到污染物,會整批被丟棄!
那我們該怎麼做?
✅ 看材質標示
✅ 分開不同材質(杯蓋、吸管、封膜分離)
✅ 沖洗乾淨(如洗便當盒、寶特瓶) ✅ 油紙、髒紙、複合包裝 → 一律丟一般垃圾
✅ 不確定就查詢「當地清潔隊公告」或用「資源回收APP」
一句話總結:回收≠隨便丟進藍桶。乾淨、分類正確,才有可
能
「真的被再利用」!
出處資料:
台灣環境部「資源回收大百科」
台北市政府環保局「資源回收懶人包」
垃圾不分類?小心罰你錢!《廢棄物清理法》第12條
回列表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