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選單
2025/06/26
科普新知 Ep.10 「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」是什麼?為什麼工廠要寫?一次搞懂最新(第七版)重點!
一般人可能會問:
垃圾不就是丟掉就好,為什麼企業還要寫「清理計畫書」?
因為:企業產出的廢棄物有可能含有毒性、有害成分、或數量龐大,如果沒好好處理,就會變成污染源!所以政府要求:有排放事業廢棄物的工廠或機構,必須事先提出計畫、說明怎麼處理廢棄物。


什麼是《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作業指引》?
這份「指引」是由環境部制定的操作說明,讓地方政府和業者清楚知道:
  • 誰要送審
  • 送什麼內容
  • 怎麼審查
  • 什麼時候修改/重送
這就像「事業廢棄物處理SOP」,讓企業依法提出廢棄物如何分類、暫存、清運、最終處理等完整說明,並供地方政府核定。

需要提出清理計畫書?
以下企業或單位依法必須提出:
製造業(如化學、金屬、電子等)
醫療院所(產生醫療廢棄物者)
建設工程(如大型建案、捷運施工等)
餐飲業或旅宿業(產生特定廢棄物達一定量者)


一、強化「源頭減量」觀念計畫書要清楚寫出:
「你有沒有設法讓廢棄物少一點?」而不是只管怎麼丟!
例如:
改善製程減少廢水/廢酸量將廢料回用製程中(內部資源化)


二、明確列出「應記載事項」
包括但不限於:
項目要寫什麼?
廢棄物種類哪些種類?(有害?可燃?廢液?)
年產量預估預估數量多少?季節性波動?
處理方式是自行處理?還是委外?怎麼處理?
運送方式用哪種車?經過哪條路?去哪裡?
處理去向最終是焚化、掩埋還是再利用?去哪家處理廠?

三、加強「分級審查」與審查流程
若廢棄物量多、有害性高,審查會更嚴格
有些小規模廠商則可簡化程序
新增「電子化審查系統」說明,提高效率


鼓勵「資源化」與「再利用」
這次特別強調:
若你可以把廢棄物變成「副產品」或「替代燃料(如
RDF、SRF)」,可以加分!

審查完之後呢?
計畫書若被核定,企業就要依照內容落實執行。
若有改變(產量變更多、處理方式改變等)要重新送審。地方環保機關會:
定期查核是否確實執行
若違規,可能開罰或勒令改善


第七次修正後有什麼不同??

強化
SRF製造廠審查:
  • 三階段實質審查: 針對新設立的SRF製造廠,採用書面審查、現場勘查、試運轉等三個階段的實質審查,確保符合環保標準。
  • 確認產製能力: 除了審查,還需要確認製造廠的產製能力,並透過查核聯單及營運紀錄來進行驗證。

強化SRF原料及品質管控:
  • SRF原料限制:刪除了「可作為SRF原料之廢棄物分類」中的污泥類,並禁止以進口廢棄物作為SRF的料源,以確保原料的品質。
  • 汞含量限制:嚴格限制SRF的汞含量標準,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。
  • SRF產品分級:建立SRF產品分級制度,以便於管理和應用。

今日總結:
企業產生廢棄物不能亂丟,得先寫清楚「怎麼丟、丟去哪、誰處理」,政府看過、同意後才能動工。這不只是為了守法,更是為了你我的環境安全!


出處資料:
環境部資源循環署: 《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審查作業指引(第七次修訂版)》,2024年1月 
《廢棄物清理法》